今天是
  • 网站无障碍
    当前位置:首页-检察要闻
    检察要闻
    【凌小检普法 · 高考网络诈骗案例】花钱保送名校?一家长被骗130余万!
    时间:2025-07-17  作者:  新闻来源:凌海市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【字号: | |

    普法新势力

    AI+检察

    凌海市人民检察院AI普法正式上线

    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凌小检!

    当前正值全国高考招生录取关键阶段,需高度警惕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焦虑心理,以“向学校捐款可获加分”、“疏通关系获取名额”等名目繁多的手段实施诈骗。

    被害人林某经人介绍,结识了自称“有门路”的周某,声称可获取保送浙江大学的名额。林某添加周某微信后,周某以“需支付8万元联络费打点浙大熟人”为由骗取首笔钱款。得款后,周某联系所谓“熟人”遭拒,遂将钱款挥霍。

    初次得手后,周某变本加厉,先后以“需10万元向领导送礼”、“以学生名义向校方捐款150万元可获额外加分”等借口继续行骗。为打消林某疑虑,周某竟伪造名为“浙大哥”(使用浙江大学标识头像)的微信账号,定期向林某发送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。期间,周某还假意在林某资金紧张时“帮忙筹款”,并以“个别领导拒收”等理由象征性退还少量款项,营造“确有其事”的假象。为进一步蒙骗,周某更在网上找人伪造了“浙江大学奖励审批表”、“招生资格审批表”、“教育部批复”等文件,让林某误以为保送事宜“已近办成”。

    直至林某无法联系上周某,方察觉被骗,遂向公安机关报案。经查,周某共计骗取林某钱款130余万元。

    被告人周某通过伪造微信聊天记录、招生审批文件等,虚构学生被浙江大学录取的事实,骗取学生家长巨额钱财共计130余万元。法院经审理,以诈骗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八年九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。

    凌小检提醒:近期高考升学类电信网络诈骗呈高发态势。广大家长务必提高警惕:切勿轻信“保送名校”、“内部指标”、“花钱加分”等噱头。收到此类信息或电话,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向相关学校核实。一旦发现被骗或遭遇诈骗信息,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
   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,感谢大家收看,我们下期再见!



    您的位置:首页>检察要闻

    【凌小检普法 · 高考网络诈骗案例】花钱保送名校?一家长被骗130余万!

    凌海市人民检察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  2025-07-17

    普法新势力

    AI+检察

    凌海市人民检察院AI普法正式上线

    大家好,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凌小检!

    当前正值全国高考招生录取关键阶段,需高度警惕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焦虑心理,以“向学校捐款可获加分”、“疏通关系获取名额”等名目繁多的手段实施诈骗。

    被害人林某经人介绍,结识了自称“有门路”的周某,声称可获取保送浙江大学的名额。林某添加周某微信后,周某以“需支付8万元联络费打点浙大熟人”为由骗取首笔钱款。得款后,周某联系所谓“熟人”遭拒,遂将钱款挥霍。

    初次得手后,周某变本加厉,先后以“需10万元向领导送礼”、“以学生名义向校方捐款150万元可获额外加分”等借口继续行骗。为打消林某疑虑,周某竟伪造名为“浙大哥”(使用浙江大学标识头像)的微信账号,定期向林某发送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。期间,周某还假意在林某资金紧张时“帮忙筹款”,并以“个别领导拒收”等理由象征性退还少量款项,营造“确有其事”的假象。为进一步蒙骗,周某更在网上找人伪造了“浙江大学奖励审批表”、“招生资格审批表”、“教育部批复”等文件,让林某误以为保送事宜“已近办成”。

    直至林某无法联系上周某,方察觉被骗,遂向公安机关报案。经查,周某共计骗取林某钱款130余万元。

    被告人周某通过伪造微信聊天记录、招生审批文件等,虚构学生被浙江大学录取的事实,骗取学生家长巨额钱财共计130余万元。法院经审理,以诈骗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八年九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9万元。

    凌小检提醒:近期高考升学类电信网络诈骗呈高发态势。广大家长务必提高警惕:切勿轻信“保送名校”、“内部指标”、“花钱加分”等噱头。收到此类信息或电话,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向相关学校核实。一旦发现被骗或遭遇诈骗信息,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
   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,感谢大家收看,我们下期再见!